38军军长(梁兴初)
38军历任军长
1、军历任军长依次为李天佑、梁兴初、江拥辉、刘贤权、邓岳、李光军等。李天佑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14年出生在临桂六塘镇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李天佑到桂系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1929年10月。李天佑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李天佑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连长。
2、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后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赵寿山任第38军军长,指挥17师和55师;李兴中任第96军军长,指挥177师和新编第14师。
3、只有梁兴初1955年被授予中将,梁兴初,1912年八月23日出生江西安吉庐陵县,1930年四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童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47军、38军军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龙云生平
1、龙云(1884年至1962年),字志舟,原名登云,是一位彝族高级将领。他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自幼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龙云作为国民党滇军的高级将领,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以及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等重要职务。
2、龙云(1884年至1962年),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3、龙云( 1904-1936),贵州锦屏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2纵队中队长,随黄公略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斗争。
张魁印战争回忆
武陵里位于后仙游峰西边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里,是德川去南川的咽喉。桥头筑有碉堡、营房、铁丝网,60余人的守桥敌军驻守在这里。张魁印动员小分队炸桥,他们已连续行军作战40多个小时,期间仅仅休息了4个小时,没吃到热饭,连冷水也没喝到。在张魁印的战前动员下,战士们士气高涨,决心坚决完成炸桥任务。
在攻占暮滩里之后,张魁印立即向总部发出了准时赶到武陵桥的电报,随即按时发起了对武陵桥的攻击——事实与传说的差别就是志愿军总部担心的时间是一晚上还是半晚上而已。 对张魁印来说,唯一的悬念是协防的美军在武陵桥旁部署了两具大功率探照灯,给潜水炸桥的中国侦察兵构成了巨大威胁。
《上甘岭》《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于是,在24日夜,大战爆发前夕,在38军科长张魁印,和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的带领下,志愿军们身背炸药包,穿着韩军军服,在南朝鲜军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走过,并摸到了敌军后方。
中条山之战是否有西北军参战呢?
1、西北军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楞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2、陕军即西北军,由于不属于中央军,所以他们没有好装备。陕军参加的抗日战役有: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中条山战役等。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3、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始侵略我国的土地。1938年,日军迅速来到了山西风陵渡。此时由杨虎城苦心经营的西北军已经交给了孙蔚如的手里,面对日军的残酷来犯,孙蔚如主动请兵,抵抗日寇。在当时的黄河北岸,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为中条山,是抵御日军进犯天然防线。
4、邓宝珊(1894年—1968年),名瑜,字宝珊, 甘肃天水人,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国军的陆军上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
5、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而坚守中条山的,竟是***武器装备低劣、受蒋介石排挤的杂牌军西北军***。